圖、文 / 陳奕良、張瀞文
在臺灣這座島嶼的中央南投縣埔里鎮,有這麼一間青年旅館叫做島中央旅人聚場,而島中央的意思,除了地理上的中央外,也代表了一種尋找自我定位的可能性。
島中央的老闆恆翊先生與妻子在中山大學劇場學系研究所認識,在來到埔里之前,都是做表演藝術相關的工作,劇場工作者有很多類型,而他們比較偏向製作的部分,一齣表演的演出除了表演者以外,還會需要一些設計或是負責行政面的,行政、製作、行銷、宣傳、票務,雜七雜八的都會是工作的範圍,老闆說他們像是在一場製作裡面的黏著劑,把所有事情串起來,把人兜起來、把場地找出來、把錢湊出來、把時間排起來,去完成一場演出。一開始到埔里時還有在接一些案子,但因為在埔里交通較為不便,難以親自到現場,所以比較多是做一些可以在書面或網路上的工作,像是企劃、行銷或宣傳的部分,而最近比較沒有在忙劇場這塊,因為要照顧今年出生的小孩就花盡他們許多心思了。
恆翊先生與太太本身都不是埔里人,但是老闆娘的家人住在埔里,大學時也是就讀暨南大學,兩人在經營劇場工作一段時間後,覺得有點疲乏,因為劇場工作工時很長,薪水也很難說好,雖然常有許多有趣的事情,但若是想換種生活方式,就必須找別的事情做。老闆說,之前待在公部門做藝術節策展,會有一種疲累,不是真的工作很累人,卻是一種精神上的
疲乏,所以想要轉換生活方式,當初並不是因為想做青旅而來經營青旅,而是因為在思考過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後,才決定什麼樣的方式會符合想要的生活,優先順序有點不同。而本身也喜歡旅遊,喜歡到處走,當時臺灣的青旅還在方興未艾的階段,而民宿或是旅館的經營成本,以兩人的資金而言比較難去達成,他們還希望經營的場所能夠有一些空間來做一些有趣的事,換句話說就是一些不太賺錢的,卻很好玩、有趣的事,也因此得要有背後的收入來源支撐,所以才想要把島中央以青旅的形式經營起來。
老闆說,所謂有趣的事,就像是之前辦過的電影分享會,因為自己喜歡看電影,所以訂定一個電影主題,可能這個禮拜都看同一個主題的電影、或是同一個導演的電影,一個禮拜播三、四次,邀請大家來看,活動持續上整整一個月,電影結束後大家討論與分享心得,使用的空間就是島中央的大廳。之前也嘗試過文化百工計畫,由於自己也是要重新認識埔里,就想拜訪埔里的產業或是一些式微技術的達人,於是就和良顯堂合作,帶小朋友們去認識他們,在邊認識埔里的過程中,也邊去描繪出埔里的樣貌。老闆說,想運用自己接觸過、藝文相關的能力,試試看能不能在這裡延伸,但老實說是有一定難度的,即便是在地人都不一定能夠將這些人事物串連起來,但總之就是一種嘗試。
島中央一開始要找點時,就花了快一年的時間,一部分可能也是因為劇場工作還沒結束,一部分則是因為主要客群是背包客,而大部分的背包客多是以大眾運輸工具為主,所以想找交通方便的地方,但客運總站附近租金又太昂貴了,後來慢慢地才找到這個位置。房子是民國六十年左右蓋的,屋齡相當高,本來是租給學生的雅房,剛接手的時候,水、電管線與東西都相當的亂,加上老房本身也有結構的問題,所以光是基礎的重整就花費許多金錢與時間。不過他們非常喜歡一些老房子中檜木窗戶、天井等等的設計,但在保留與翻新上也有其優缺點和取捨,再加上當初房子的格局也不是為了經營青旅而設計的,所以也敲敲打打了快一年的時間。島中央的風格上沒有特別去設計,只是純粹以兩人喜歡的樣子去打造出來,但畢竟不是建築設計科系背景,所以有些東西做完後,也才會發現還有進步的空間。
青旅和傳統旅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和旅客觀點上的不同,臺灣旅客習慣是以自己有獨立空間為主,傳統旅館或民宿強調的就是私人空間。而青旅的概念是以公共空間為主,希望大家可以在這邊交流或是多認識其他人,房間則是簡單休息睡覺的地方而已,這是本質上的不同。但以旅客的觀點上來說卻沒什麼太大的差異。以法令上來說,臺灣有民宿法規、旅館法規,卻沒有青旅法規,因此能否設立一個有合法牌照的住宿空間才會是比較有差別的。而現在傳統旅館開始把青旅的概念加到規劃中,青旅也開始會有些較注重私人空間的房型出現,差異漸漸被消弭,對消費者來說,常常是以怎樣的價格去得到怎樣的居住環境而已,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。
本身熱愛旅行的恆翊先生認為,旅行是一種跨越疆界的表現,是跳脫出日常生活中,進入到一種非日常的狀態,而因為有著這種非日常的存在,才有力氣去承受日常、回到日常之中,人很難去維持不變的生活,常常需要去跳脫出來。試想看看,不管是念書或是工作,如果你一輩子都待在同一個地方,好像是件不太對勁的事。米蘭.昆德拉說過「生活在他方」這個概念,最美好的永遠存在於想像裡面,我們想像旅行與遠方的美好樣貌,而在科技與交通發達的現代,地理上的疆域很容易跨越。希望透過每次的旅行,都能跨過自己的疆域,每次旅行都拓展出一點,把心理上的疆界也越打越開,就能更有勇氣去面對這數十年的日常。
留言